梁晓声——文坛“平民代言人”
梁晓声,中国当代著名作家,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曾创作出版大量有影响的小说、散文、随笔及影视作品,为中国现当代以知青文学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。2019年7月,获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;同年8月16日,凭借作品《人世间》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。
梁晓声被称为文坛“平民代言人”,相比于大时代书写,他更关注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命运,平民立场和人文情怀贯穿其写作始终。他的作品饱含对平凡人物的关怀,秉持对社会正义的追求,真诚而有说服力;他的文字兼具作家、学者、思想者、观察家等多个维度,给人多方面的启发。
梁晓声始终将创作视角立足底层、立足普通小人物,将一个又一个平凡琐事、家家户户都能遇到的烟火生活日常,汇成众生百态,说透人生故事。
人物解读
角度一:关于“善”。
家风家教的传承是“好人文化”的传递。实际上其他国家无论是在漫画、影视、严肃文学乃至神话中,各种想象出来的英雄人物,都是牺牲自己保护别人。所以在这一点上,梁晓声认为应该将“善”看成全人类古今中外文化中的一种共同的东西。因此在作品《人世间》中,有一个细节,周志刚谈到周家的儿女应该是什么样的,尤其是男孩看到别人有危难要主动帮忙。如今,我们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,但是我们的祖父母辈当年绝大多数可能都没有太多文化,没有书可读。就像周志刚,他们的奋斗体现在要把家庭支撑住,同时把儿女们抚养大。奋斗在他们那里是一种本能,就是求生存的一个状态。但是他们把生活的苦嚼一嚼咽了下去。今天不是儿女们感受不到这一点,而是祖父母辈们把生活中最大的艰难默默地承受下来。正是这些家风家教的传承,使得这些家庭成了中国社会的“水成岩”。如果把历史倒推几十年,到抗日战争的时候,会看到这些家庭用不同的方式参与到中国伟大的抗日战争之中。而在今天,从各条战线上的劳模与先进人物到科技文化工作者,他们绝大部分来自这样普通的劳动家庭。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“水成岩”,我们的国家才能在一个又一个十年的过程中接续向前。
角度二:奋斗的真正含义。
梁晓声认为奋斗必须有一定的目标,或者说要有近期、短期的目标。青年人最初的人生目标要定得具体一些、低一些,就像跨栏,最初不能太高,要不就会跳一次摔一次。当居住、出行、收入和抚养下一代不构成生活的困难时,那么好好地生活就是目标。如果你离下一个目标很近就去接近它,如果离下一个目标比较远,也不要迷茫。年轻人如果还一无所有,没有房、没有车、工资还相对不高,这样的年轻人我们不可以让他放弃奋斗。也就是说,我们需要充分理解这样年轻人的奋斗。在他们的奋斗过程中为他们点赞、加油、鼓劲。
角度三:关于物质。
对于物质欲望要做减法。尤其是那些生活已经相对稳定的人,要开始珍惜自己稳定的生活,对欲望做减法。
角度四:关于苦难。
哪一个民族、哪一个国家没经历过苦难呢?如果把人类的历史每300年做一个切割去观察,它都伴随着困难、战争、灾难。由于文明和进步程度的不同,某个时候可能财富更多集中在少数人手里,因此,才有了那样的诗“朱门酒肉臭,路有冻死骨”。但再把历史连起来对比看,人类社会确实在进步。因此“苦尽甘来”符合一个民族和国家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种愿景。
角度五:关于家国关系。
关于家国关系,梁晓声认为全世界都一样,并不是唯独中华民族格外强调这一种关系,所谓“国之不存,何以家为”“覆巢之下安有完卵”。
但是中华文化确实对于家国关系阐述得比较充分,这些要归功于伟大的先贤们,他们时常在思考家国关系。这种看似很独到的“家国文化”,也适用于全世界。
代表作品
梁晓声的代表作品丰富多样,涵盖了小说、散文、随笔等多个文学领域。其中,他的小说作品尤为出色,如《今夜有暴风雪》《年轮》《雪城》《返城年代》《慈母情深》《白桦树皮灯罩》等,这些作品都以深刻的社会洞察和细腻的人物刻画而著称,展现了中国社会变革中普通老百姓的坎坷与变迁。
此外,他的散文作品也广受好评,如《沉默的墙》等,通过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,表达了对生活、对社会的深刻思考。他的作品集《弧上的舞者》更是展示了他作为作家的独特人文立场和品质。
文字摘录
1.人们经常怀想曾有街灯的美好日子。在那座北方省的省会城市,我们就叫它A城吧,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向居民颁发了正式而统一的城市户口本以后,它出现了,不,确切地说是产生了一个新的行政管理区——共乐区。光字片的小街,十之八九是没有院子的小街。 一户人家挨着一户人家,家家户户的门窗都直接开向沙土街道,开向对面的人家。初来乍到之时都穷得叮当响,拖儿带女仅挑一副担子流落至此,哪敢妄想建一处有院子的家啊!—— 《人世间》
2.从前的知青都抢着干活儿,恨不能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儿,好让另一个人腾出手来去复习功课,考大学离开这北大荒。知青们认为,农活是拴牲口的,考大学才是人的出路。现在不同了,考上大学的知青们走了,有的兵团也撤了,知青大返城的日子已屈指可数。如今的活儿再没人愿意多干,能少干就少干,能不干就不干。反正工资不多不少,每月三十六块五。—— 《今夜有暴风雪》
3.善良不是刻意做给别人看的一件事,它是一件愉快并且自然而然的事,就像有时候,善良就是为了心安理得。
4.人心并非浇进模子的钢铁水或水泥,一旦定型就不再改变了。它更像含羞草、海蜇、乌贼或毛毛虫之类极敏感的东西,稍受外因影响,便会发生从色彩到形态的反应,而那是本能的完全无法自我克制的反应。—— 《人世间》
5.春天来了。春天,到底还是来了。某一个季节会姗姗来迟,却从没有哪一个季节能蓄意不至。细想想,海誓山盟不大靠谱——沧海桑田往往也是瞬间之事,地老天荒可谓永恒,但物是人非斗转星移,变化真是不可阻遏。—— 《人世间》
6.人生一世,都只不过活的是某种想法。有的人想法就不实际,结果不但自己活得不痛快,还影响得别人也不痛快。退一步海阔天空,就是指想法的改变。想法一变,就没什么事非得怎样、不能怎样的。—— 《人世间》
运用示例
马龙,这位乒坛的传奇人物,澳门国际乒联男子世界杯决赛中,再次以一场惊心动魄的逆转,书写了自己职业生涯中又一辉煌篇章。这场胜利不仅彰显了他超凡的技艺和坚韧的斗志,更深刻地凸显了目标在奋斗过程中的重要性。
马龙深知,奋斗必须有一定的目标,这和梁晓声的观点不谋而合。马龙的目标就是他心中的最高荣誉——冠军。在比赛中,他曾一度落后,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。然而,正是这个目标,支撑着他不断调整心态,改变战术,以顽强的毅力逐渐扭转了局面。
他的目标不仅仅是一个比赛的结果,更是他对于自身技艺和精神的不断追求。这个目标,让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,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。他知道,只有不断向着目标前进,才能在逆境中迎难而上,实现最终的胜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