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物素材模板:袁隆平

袁隆平:国之脊梁

 

人物名片

袁隆平(1930年—2021年),无党派人士,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。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农业科学家,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者,“共和国勋章”获得者,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,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,中国工程院院士,被誉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(116字)

 

人物语录

    1我毕生的追求,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!

2科学是没有止境的。只有敢于探索敢于创新,才能成果迭出,常创常新。

3不要怕失败。怕失败的人最好是不要搞研究,搞研究,绝大部分实验都是失败的,不会那么一帆风顺的。

4我不在家,就在试验田;不在试验田,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。

 

人物特写

 

特写A 禾下乘凉梦

 

1960年,大饥荒的阴影笼罩在中华大地上,饿呼遍地的凄惨景象深深地刺痛了袁隆平,让当时还是教师的他心急如焚,他萌生了一个念头:培育人工杂交水稻,提高单位面积产量。他暗下决心:一定要让中国人都吃上饱饭!从那时起,袁隆平便一边教书,一边从事水稻研究。经过数年研究,历经成百上千次失败的试验后,袁隆平终于在1973年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。到2004年,全世界20%的水稻采用了袁隆平的杂交技术。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中国,改变了世界。

2017年,袁隆平领导的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取得重大技术突破,海水稻测产成功;2018年,袁隆平带领的团队在热带沙漠试验种植水稻取得成功;2019年,袁隆平超级稻“超优1000”在重庆大足区试种成功,平均亩产达903.9公斤。2021年11月3日,第四届“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”,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带头人邓启云发布了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。袁老虽然离我们远去,但他的“禾下乘凉梦”仍在延续……(377字)

 

【片段速写】

袁隆平培育水稻的过程一定是极其艰辛的,尽管他甚少表露。他的“禾下乘凉”梦看似简单,实则需要一个漫长而艰辛的探索过程。生活中,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梦想。哪怕只是一个小目标,只要有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勇气,坚持下去,就能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。袁隆平就是这样一位耕耘者。(134字)

 

特写B 放弃与坚守

 

“失败那么多次,消耗那么多时间,究竟是什么在支撑你?”有记者问道。袁隆平回答:“讲大道理的话,就是为人民服务。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,有一个内在的动力,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。”

为了这种渴望,袁隆平错过了和弥留之际的母亲道别,错过了儿子的成长,20世纪70年代里他唯一一次请假是因为需要照顾突发病毒性脑炎的妻子。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:在病床前为她念诗,唱歌,讲故事……等妻子醒来,他又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。在他最负盛名时,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,他拒绝说:“我这个人不适合当官。……要我当院长,就意味着要我离开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。”(282字)

 

【片段速写】

袁隆平院士去世,民众夹道送别,他才是这个时代最值得我们追的那颗星。袁隆平曾说:“我们的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,如果浮躁了,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。有些事情,我们也要勇于放弃。必要的放弃,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。”袁隆平舍弃的是对家人的守护和陪伴,放弃的是当官的荣耀,但他用一粒种子让中国人吃上了饱饭。(150字)

 

 

附【课文提炼】

 

喜看稻菽千重浪——记首届国家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

 

【素材提炼】曾让中国刮起一场浩大“绿色旋风”的袁隆平,几十年默默地在农业领域中作出了伟大贡献。他能从普通教师到跻身于科研界,能够屈身挽起裤腿走入稻田、扎根农田于他那为人民、为社会、为国家谋幸福的理想,源于內心那份执着的坚韧。他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,:不仅仅是走入农田的过程,更是一个经历无数次失败乃至失望和无数次希望重生的艰难历程。他始终不言放弃,愈挫愈勇,是他那份坚韧让他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充满望,也让他最终成为“杂交水稻之父”。

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、实事求是、敢于向权威宣战,大胆创新的精神,也表现了他引领“绿色革命”的宏愿。本文高度评价了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的重大意义: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“超级稻”的目标,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。(345字)

 

【适用话题】奉献、持之以恒、名利、淡泊、创新、坚忍不拔

 

【运用示例】他用一粒种子,改变了世界;他创造的物质财富,只有两个字可以形容——无价。名满天下的时候,他依旧躬耕于田畴,淡泊于名利,真实于自我。他以一介农夫的姿态,行走在心灵的田野上,收获着泥土的芬芳,播撒华夏中国的智慧,收获黎民苍生的富足。那里,有着一个民族崛起的最古老密码。喜看稻菽千重浪,最是风流袁隆平。(530字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