孙颖莎和自己的战争
文∣ 朱秋雨
这不是一个关于顶级运动员失败的故事,而是一个运动员,如何在战战兢兢即将站在顶峰时,与自我决斗的故事。
8月1日,孙颖莎在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1/4决赛中
8月的第三天,巴黎的粉紫色乒乓球台,在白球的来回弧线与清脆响声中,乒乓球项目的第二枚金牌——女子单打即将诞生。
与三年前的东京相比,一切起了变化。南巴黎竞技场4号馆里,看台上摊开了很多鲜艳的五星红旗,观众的呐喊声也响亮起来,多是听得懂的中文。
但站在决赛赛场上的,依然是这两位中国选手,陈梦和孙颖莎,三年前的东京奥运会冠亚军,如今再度会师。一天前,她们都以4比0分别战胜了韩国选手申裕斌和日本“一姐”早田希娜,没留给对手太多机会。剩余的悬念是,这对彼此熟悉的金花,谁将成为奥运会赛场眷顾的巨星。
陈梦,30岁,全面和厚实的打法是她的标签。在过去的三年,她饱受伤病的困扰,状态起起伏伏。一度,她每天做康复训练的时间和技术训练的时间一样长。这位老将凭借毅力和耐心,最终站在奥运会单打决赛。
她的对面是“00后”的孙颖莎。在过去两年内,这位小将势如破竹,斩获世界杯和世乒赛女单冠军两个大满贯。她对奥运单打金牌的渴望写在脸上——只差这一枚金牌,她将打破张继科创造的445天勇夺大满贯的纪录,再度刷新历史。
对于孙颖莎来说,陈梦是可敬的“梦姐”,是队友也是对手,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。在8月3日晚的比赛里,两位中国队员用来回变速、相持、反复追分,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比赛。
8月3日,巴黎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决赛,陈梦对阵孙颖莎
最终,陈梦以4比2的比分,再度战胜了三年前在东京的对手。她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第四位蝉联奥运会金牌的选手,上一次创下这个记录的,是男队的不败传奇马龙。
留给“00后”孙颖莎的,则是再度兵败奥运会的遗憾。这不是一个关于顶级运动员失败的故事,而是一个运动员,如何在战战兢兢即将站在顶峰时,与自我决斗的故事。这场女单决赛值得载入史册,因为这是属于两位运动员的、与自我的战争。
出圈
中国乒乓球队从不缺天才。身处其中的球员都清楚,他们需要的是用胜利与战绩证明自己。这同时是一项无比残酷的运动。
孙颖莎是幸运的,升入国家一队不到两年,她迎来了令人振奋的人生逆转时刻。2019年11月,她首次参加世界杯团体赛,与还在巅峰时期的刘诗雯、丁宁、陈梦共同上阵。在中日的决赛中,出任第一单打的孙颖莎,上演了一出逆袭大戏。
她的对手,是当时的日本乒坛一姐,与她同为19岁的伊藤美诚。令人称道的并非单纯的胜绩,而是孙颖莎在对阵伊藤美诚在0比2落后的状态下,逆转获胜。决胜局时,伊藤美诚再度以10比7领先,手握制胜赛点。全场都以为孙颖莎即将告负,但她却连追5分,以12比10得胜。
这场球让女乒主教练们对她赞不绝口,也成为了新星孙颖莎崛起的分水岭。正如女乒主教练李隼所说,对小将而言,参加大赛可以检验一个人的技术、心理和未来发展。“把握住一个机会,你就会赢得下一次比赛的机会,赢得下一次比赛,你就会赢得更大的机会。”
了解这个故事后,对于孙颖莎在东京奥运会上完胜伊藤美诚所引发的观众狂潮,就显得不意外了。
那年东京,全国球迷笼罩在中国混双组合许昕/刘诗雯泪洒球、以3比4不敌日本组合水谷隼/伊藤美诚的阴霾之中。对于接下来的女单半决赛,需要与伊藤美诚争夺决赛资格的孙颖莎,成为了全国的焦点。
结果是,留着利落短发的女孩,以最利落的方式,4比0完胜对手。
对于这一赛果,孙颖莎很淡定,教练们却很激动。李隼赛后受访时,情绪激动地说:“我第六次参加奥运会了。对于全队来说,从来没有那么难受的时候。尤其是混双输了以后,这届可能是形势最严峻的一次……在这种场合,她能发挥得那么淋漓尽致,非常不容易。”
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也感性地说,这是中国乒乓球最困难的时刻。“我非常感动,尤其是混双第一项输完以后,球队的压力可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,这种巨大的压力是常人不可以想象的……这会儿就需要英雄站出来,那就看谁能站出来。这里边尤其要肯定孙颖莎,她在面对伊藤打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阻击战,使球队的士气得以迅速提升。”
也正是因为这场球,这个21岁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女孩,走入了公众的视野。许多人喜欢她在私下与场上的反差:场上霸气外露,从不畏惧对手发起的挑战。一到场下,她又是另一个风格:走路慢,吃饭也慢,习惯细嚼慢咽,喜欢收集徽章。她还是队里的“团宠”,有一段时间,国乒队内流行捏孙颖莎的脸。
网友们形容她,“长着最萌的脸,打着最狠的球。”一时间,她成为国乒队员中的“顶流”。背着包,天南地北打比赛时,越来越多人举着孙颖莎的名字与头像,给予她掌声与应援。
8月2日,支持孙颖莎的观众
但孙颖莎清楚,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。
2021年的那场奥运会决赛,她以2比4输给了大她6岁的陈梦,与属于个人的奥运金牌擦肩而过。输了比赛,意味着她要面对自己,与不再自信和畏惧的心理对抗。
2021年11月,她再度在女单决赛中,以2比4的比分输给了队友王曼昱,斩获银牌。这段时间,面对外国选手,她从不失手,但一到面对自己的队友,孙颖莎便有可能会输。
“奥运会和世锦赛都失利了,我觉得还真的都是冲击到自己内心里了,能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当时的失败是什么原因。”孙颖莎后来在采访中回忆。
渴望胜利
也许很难有人想到,这个出生于石家庄的“00后”,成长如此迅猛。5岁时,孙颖莎被父母送去石家庄市和平西路小学练球,本想着当作课外兴趣,没想到,她一路直冲,冲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位置。
和平西路小学启蒙教练陈晓琳回忆,她在刚见孙颖莎时,给她布置了日常任务:回家颠够10个球。而孙颖莎在第二天上课时,对着她颠了100多个球。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,令她感到震惊——此前,她从未见过一个主动跳出常规的孩子。
9岁时,河北省队教练杨广弟挑中了孙颖莎。这个曾经也有世界冠军梦的光头小眼睛教练,在1980年代曾进入国家队。由于打法与欧洲队员相似,他被当作国家主力队员蔡振华等选手的陪练,模仿过匈牙利名将克兰帕尔、瑞典名将瓦尔德内尔。30岁退役后,杨广弟曾赴泰国执教国家队,直至1997年回国。
挖掘孙颖莎是十多年后的事了。杨广弟曾多次在采访中表示,孙颖莎是他第一个看中的球员。杨广弟形容,虽然她年纪小,个子矮,“大脑袋,小胳膊小腿儿,肉乎乎的,在场上不喊也不叫”,“但是特别能拼,个子小但挺能护台,从不轻易丢球,令我很是看好”。
真正开始系统训练后,孙颖莎很快成为河北省队的绝对主力。杨广弟回忆,虽然孙颖莎的身高在乒乓球选手中不占优势,但她的领悟能力特别强。凡是教练给她点出来的细微之处,她都能迅速理解。“比如,从开始的握板、手腕动作、重心交换、腰腿运用、发力点等等细节,她能用最短的时间模仿、理解和运用。”
这种被称为领悟能力的天赋,也曾让国家队教练组感到惊讶。2015年,孙颖莎从河北省队升入国家二队,主管教练张琴就对她的天赋印象深刻:“在初期的接触时你能发现,这孩子天赋比较高。第一孙颖莎球感好,第二她脑子里有东西,比别人灵活,第三她理解东西特别快,只是缺乏力量和爆发。”张琴曾在受访时说。
这位国家队唯一的女教练,来自江西。当球员时,她与邓亚萍是一代人,世界排名最高到达世界第7。2008年,张琴被选上当国家队教练时,她的双胞胎孩子才刚满1岁。
她的说话温润,语速很慢,给人一种温柔的强悍。在国家队里,她被球员亲切地称为“张妈”。
2023年WTT新加坡大满贯赛混双决赛,王楚钦和孙颖莎获得混双冠军
她告诉《看世界》,天赋很重要,但决定一个球员能否走得更远的不止于此。对运动自身的热爱和对赢的渴望更为重要。正如李娜在自传《独自上场》时写的:“想要获胜,你必须发自内心地渴求胜利,你要非常、非常、非常地想要获胜。你对胜利的渴望,要像在沙漠中跋涉,濒临死亡的人对清水的渴望一样。”
张琴记得,进入国家队的孙颖莎,在对抗时,始终透露出极强的战胜对手的渴望。也正是超出常人的渴望与热爱,让她在日常训练中付出更多时间。哪怕是在别人休息时,她也会在自己琢磨球,“我觉得这是孙颖莎最大的特点”。
2019年,张琴从国家队退居二线,将更多时间留给家人。对于昔日爱徒,她一直在默默关注。
“在国家队执教整整十年,她赢球输球,我们都会有短信联系。但是她现在,训练各方面比较紧张,所以有的时候也不会过多地去打扰她。等她哪一天拿奥运会的单打冠军,等到哪一天登上这个宝座了,我估计我会流泪的。”张琴说。
战胜自己
在孙颖莎掉入“人生低谷”的2021年,奥运选手的应对方式也与普通人无异。沮丧之余,行动是改变的开始。
如同国乒男队金牌教练肖战在《助张继科成就大满贯》一书写的,人要想在关键时刻心里过硬,就得在平时通过一点一滴地“找别扭”,将自己的心敲得更坚实。
他以昔日大满贯得主张继科为例,说:“在比赛中最大的对手是自己,对自己狠的人才能战胜和超越自己,获得胜利。”肖战写道。
孙颖莎对自己也越来越狠。在新的奥运周期,她和王楚钦要搭档混双,成为中国混双的种子选手。这意味着,她要在奥运会身兼三项(女单、女团、混双),对体力和精力的分配,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赛场上的孙颖莎和王楚钦
央视体育《绽放巴黎》曾记录,2024年6月,女乒在成都乒乓球训练基地备战,一天里,孙颖莎不仅需要完成训练计划,还参加了四场奥运模拟赛,都是强度极大的对抗赛。这期间,她哭了两次,哭完再继续找主管教练邱贻可加练。
行动的动力,也许正如张琴所说,是对赢的渴望。在过去的两年,孙颖莎势如破竹,她的世界第一积分断崖式领先第二名。2023年,她获得WTT新加坡大满贯女单、女双、混双三项冠军,成为WTT大满贯赛史上首位“三冠王”。
孙颖莎开始像偶像“大魔王”张怡宁一样,变得无敌起来。但只有她自己清楚,让她获得勇气和前进动力的,除了虚无缥缈的赢,还有在具体而日常的比赛中,她需要完成悄无声息的超越。
超越的对象没有别人,而是自己,与脑海中冒出来的犹豫、退却、自我怀疑作对抗。
据孙颖莎回忆,她职业生涯一个关键转折点,是在2022年WTT新乡站总决赛。她再度像东京奥运会一样,与师姐陈梦会师决赛。这一次,孙颖莎以3∶1领先,却被陈梦追至3∶3平,将比赛拖至决胜局。
最后一局,孙颖莎再度在10比7领先的情况下,还是被追平至10比10。此时,她脑子里失败的号角,已经响起。
两年后,她在一次受访时清晰地回忆起比分抵达10比10时内心的挣扎:“你真的跨越不了孙颖莎自己的那道坎吗?你又想到达顶峰,你想往上迈,但是迈这一步的时候,你脚已经抬上来了,只要上一步你就上这个台阶了……”
“真的战胜不了你内心的自己吗?”
在一念之间,孙颖莎发现,“我也对自己就放下了”。她最终以12∶10赢下了比赛,胜利后,她将握紧的双拳举天,眼圈发红。
她后来在采访中坦言,这场胜利让她真正感到战胜了自己。“捅破那层窗户纸了。一下就感觉人释怀了,迈过一个台阶了。所以一直到现在,我永远都在比赛中提醒自己,想起当时在新乡战胜自己的感觉。”
如今,孙颖莎的心态已经有所不同。她会在赛前提醒自己,比赛中把过程做好,看淡结果。暂时的败北并不可怕,作为前辈的陈梦,固然是一座大山,但她更需要的,是继续攀登内心的高山。